在很多人的心目中,刷题是提高成绩的法宝,似乎只要做题的数量达到了,就一定会产生质变,实现成绩的飞越。
图片
这种方法呢,也对,也不对!
关键是要看什么学科。比如说数学,针对一个知识点、同一个类型的题目,多刷题,增加熟练度,是肯定有效的。而对于文科,尤其是语文,在没有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,大量刷题,很多时候是做无用功。
就拿文言文来说,不大量刷题,也是可以提高成绩的。
这可不是瞎说,是有科学依据的。
学习文言文,首先我们要搞清楚考什么、学什么的问题。初小阶段文言文的考核,无非是词语解释(实词、虚词)、翻译句子(涉及到句式和重点词语)、文意理解等方面,明白了这个,只要抓住几十篇经典的文章,就能够把它解决掉,轻松拿到高分。
有人说那我干脆让孩子把实词、虚词、句式等基础知识直接背下来不就行了吗?干嘛还要学几十篇文章呢?
光背基础知识肯定是不行的。大家都知道,文言文其实是语言的学习,所以词语的意思理解是一定要在相应的语境中才能更好掌握的,脱离了语境,单纯地记忆没有太大的作用。
举个例子,在《东施效颦》这个故事里,有一句“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”,这里的“美”字看起来简单,但其实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,是“认为美、以……为美、感觉美”的意思,你要是脱离了语境,简单地告诉孩子有这样的一个意思,他是难以理解的。而且,在这个字的基础上,我们可以拓展并让他通过类似的语境而掌握意动用法这个知识点,因为在其他的文章中会出现“奇之、怪之、异之”等类似的情况,这样一总结,推而广之,就轻松多了。
再比如,同一篇文章中还有一句“贫人见之,挈妻子而去之走”,其中“妻子、去、走”都是重要实词,也涉及到古今异义这个概念,可以说理解了这一句话,就掌握了至少三个知识点,此时我们再结合“去、走”的一词多义进行拓展,就轻松解决了今后考试所需要的所有知识。
更为重要的是,这里还涉及到了写作中的侧面描写,引入了作文中的肖像描写的方法问题,对作文也有帮助,算是向庄子这种大师级人物学写作了。
你看是不是不刷题就能掌握必须的知识了呢?有人又说了,时间一长不就忘了吗?请注意,我前面说的是几十篇文章,这些知识点在几十篇文章中会多次出现,等于见一次复习一次,怎么会忘呢?
对于文言文的句子翻译,同样如此。在一篇文章中见到了一种句式,搞清楚搞明白了,在其他文章中见到时就是复习、复习再复习,不断夯实,轻松解决。
而对于文意理解的问题,就更容易了。这里你只要抓住古人写作文章的思路就可以了。古人写文章,都是有目的的。他们写人物传记,绝大多数是赞扬某人,所以就会要么在开头要么在结尾给出评价性的句子,其中的事情都是围绕这个中心来写;他们写景,绝大多数是为了抒情,那结尾处抒情性的句子就是重点(个别高年级难度高的文章要考虑到作者写文章时的个人背景、时代背景。);他们讲寓言故事,绝大多数是为了讲述一个道理,那结尾处议论性的句子就是重点。也就是说古人就这几招,没什么花活,通过几十篇文章的学习,就能把握古人的套路,得分轻而易举。
那有人问,选几十篇文章呢?这要因人而异,基础好的有个三五十篇足矣(太少了知识点不能覆盖到),基础一般的选个七八十篇也就差不多了。
反正我是选了六十篇,涉及到了神话、语言、人物传记、说明文、议论文等各种文体,在我的课程中使用下来效果还不错,让很多孩子的文言文水平都提高了很多,有些四五年级的孩子水平起码到初二那个级别了。
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也汇总一些合适的文章给孩子试试。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全国十大正规配资,高盛策略网,赢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